2024年新昌縣政府工作報告重點任務進展情況(截至10月)
發布時間:2024-12-03 15:31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縣府辦
|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任務分解落實情況(政府口)?????? | ||||
| 序號 | 項目名稱 | 工作任務 | 責任單位 | 進展情況 (百分比%) |
| 1 | 打造創新生態最優縣 | 加快“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優化創新服務“云局”工作機制,探索科技創新區域合作新路徑,奪取科技創新鼎。以新昌智造科創帶為牽引,加快高創園二期建設,建成天姥實驗室,爭創省級新型研發中心,共建聯合研究中心(實驗室)3個以上,完成投資15億元以上。健全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體系,爭創國家知識產權強縣試點縣。 | 科技局 | 90% |
| 建成全球科學家靜思社區。 | 農林水集團 | 95% | ||
| 2 | 塑造產教融合新優勢 |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規上企業高企培育、研發機構、研發投入、產學研合作、專利“五個全覆蓋”行動,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0家以上,創建市級及以上企業研發機構12家,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50項。 | 科技局 | 90% |
| 新增產學研合作專利400項。 | 市場監督管理局 | 100% | ||
| 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深化中高職一體化改革,加快浙工院新昌學院、浙藥科大新昌學院融合化辦學。 | 教體局 | 100% | ||
| 3 | 開創科教融匯新局面 | 夯實教育基礎,深化教育共同體建設,實施新昌中學、城關中學、南明小學等品質提升工程,提升學校管理水平,爭創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成省現代化學校3所。實施“三名”培養工程,完善評價體系,提升各學段教育質量,擦亮“學在新昌”品牌。 | 教體局 | 95% |
| 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開展學科共建、柔性互聘、碩博士聯合培養,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實施專精特新重大科技攻關“揭榜掛帥”項目10項,開發備案新產品100項以上。 | 科技局 | 85% | ||
| 4 | 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 | 深入實施“4321”行動,壯大提升高端智能裝備、生命健康和汽車零部件(大交通)等支柱產業,大力培育人工智能、通用航空等新興產業,生物醫藥爭創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協同區,力爭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850億元,再奪浙江制造天工鼎。推進“四企”培育,新增雄鷹企業1家、10億元以上企業2家、億元以上企業20家、規上企業50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家。優化上市服務,新增股份制企業8家,上市、報會、報輔導企業4家次。 | 經信局 | 78% |
| 5 | 推動高水平數實融合 | 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加快連尚數字經濟產業園、大數據產業園建設,推進細分行業數字化改造,打造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20個以上,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覆蓋率90%以上,新增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5家、億元以上數字經濟核心企業10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推進全省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試點縣建設,加快數據價值化進程。 | 經信局 | 85% |
| 6 | 打造高能級產業平臺 | 深入實施“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打好外經貿“穩拓調”組合拳,發揮甬金鐵路站場樞紐作用。 | 商務局 | 85% |
| 爭創省級“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和國家級高新區。聚力產城融合,推進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實施大明市片區市政、交通、商務、能源等項目25個。新建小微產業園3個。 | 高新園區 高創集團 | 75% | ||
| 迭代“畝均論英雄”改革,力爭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增長10%以上。深化園區工業全域治理,完成塔山區塊治理,回購回租低效用地500畝以上。 | 經信局 | 85% | ||
| 6 | 打造高能級產業平臺 | 加快義甬舟嵊新臨港經濟區建設。 | 發改局 | 80% |
| 加快境外并購產業合作園建設。建成梅渚鄰里廣場、沃洲之星等項目。 | 高創集團 | 85% | ||
| 7 | 擴大有效投資 | 深入實施擴大有效投資“雙搶雙爭”攻堅行動,加快政府(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建設,加強產業項目全流程管理,優化投資結構,制造業投資增長18%以上,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0%以上,交通、水利和能源投資增長8%以上,民間投資增長15%以上。把握政策窗口期,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專項債券支持。 | 發改局 | 75% |
| 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工程,新增建設用地指標1000畝以上,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200畝以上,供地3000畝以上,其中工業用地1500畝以上。 | 自規局 | 95% | ||
| 8 | 推進內生項目建設 | 踐行“留住本地優質項目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資”理念,更大力度支持企業在縣內擴投資、增產能,引導企業扎根新昌,落地億元以上內生項目20個以上。加快三花、新和成、萬豐、可明生物、京新藥業、日發紡機等項目建設,確保30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 | 經信局 | 85% |
| 9 | 深化全產業鏈招商 | 優化招商體系架構,探索市場化招商新模式,發揮產業基金引導撬動作用,從縣外招引億元以上產業項目40個以上,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0個、50億元以上項目1個,攻堅突破100億元項目。實際利用外資5000萬美元。 | *高創集團、高新園區 | 73% |
| 10 | 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 | 深入實施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三爭一創”工程,加快10個重點服務業項目建設,完成投資20億元以上。支持總部樓宇經濟發展,大力發展科技服務、現代物流、人力資源等生產性服務業。創新消費場景,提升“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品質,創成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示范縣、國家級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壯大新經濟產業園,發展跨境電商,新增限上商貿企業30家。 | 發改局、商務局 | 85% |
| 新增規上生產性服務業企業10家。 | 發改局 | 100% | ||
| 建成潛溪美食生活街。 | 公共服務集團 | 100% | ||
| 建成新能源汽車城。 | 高創集團 | 85% | ||
| 11 | 激活全域旅游 | 深入實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創新宣傳推介方式,深挖研學游、療休養市場,加快鄉村旅游發展,打響“一地三王國”文旅品牌,全年接待游客、過夜游客數分別增長20%以上。 | 文化旅游局 | 80% |
| 天姥山景區對標國家4A景區,推進“天姥十景”建設,加強景區運營管理。 | 旅游集團 | 80% | ||
| 大佛寺景區加快本質提升,啟動大佛城入口改造項目,完成般若谷改造,提升佛教中國化重要發祥地影響力。十九峰景區加快片區聯動,豐富旅游業態,推進拾玖郡·深潛酒店等項目建設,建成下巖貝·金山上微度假項目,投用十九峰電影小鎮,爭創國家5A景區。 | 旅游集團 | 80% | ||
| 12 | 加快建筑業發展 | 扶持建筑業企業做優做強,新增資質建筑業企業5家以上,創建優質工程(標化工地)10個以上,建筑業總產值增長10%以上。做好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工作,多措并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建設局 | 85% |
| 13 | 提升現代農業發展 | 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新建高標準農田4000畝,恢復耕地功能3000畝。深化農業“雙強”行動,建成全程機械化應用基地2個、省級數字農業工廠2家,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63%以上。推進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創建,加快國儲林等項目建設,打造農業精品基地5個、農業全產業鏈2條。以“三茶”統籌發展為引領,聚焦文化賦魂、科技賦能,推動茶產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辦好中國茶業經濟年會等重大活動,持續打響“新昌優選”“大佛龍井”“新昌小京生”等區域公用品牌。 | 農業農村局 | 86% |
| 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除險加固水庫7座,整治山塘44座。 | 水利水電局 | 85% | ||
| 14 | 強化規劃引領 | 以“三區三線”和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牽引,完成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深化“五三”方略,優化城市布局,完成4個街道控規修編。 | 自規局 | 77% |
| 做好“一江兩岸”城市設計,完善設施功能配套,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 自規局 | 60% | ||
| 15 | 優化綜合交通 | 統籌推進縣域交通大環、縣城交通小環建設,完成綜合交通投資16億元以上。持續拓展外聯路網,加快甬金高速擴容、104國道二期等項目建設,做實甬金衢上高速新昌段、527國道二期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優化內部交通,開工建設新民片區連接線工程。提升低等級公路25公里,完成路面養護78公里。做強交通物流,優化公交服務,爭創省級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五星級樣板縣。 | 交通局 | 80% |
| 15 | 優化綜合交通 | 加快金庭互通連接線工程項目建設。開工建設527國道至新昌大道公路工程(二期)。 | 交投集團 | 95% |
| 16 | 建設花園城市 | 加快城市有機更新,完成拆改30萬平方米。統籌未來社區建設和老舊小區改造,深化“五小空間”打造,改造老舊小區10個,提升舊改類未來社區11個。深化交通治堵,加快新濤路等城市道路建設。實施“一江兩岸”綜合改造,建設城市陽臺,提升新昌江兩岸景觀。 | 建設局 | 85% |
| 加快羊毛衫兔毛市場遷建項目建設。 | 公共服務集團 | 78% | ||
| 加快里江兩岸綜合提升、東街拆遷安置房等項目建設。 | 城控集團 | 45% | ||
| 新增公共停車泊位700個。 | 綜合執法局 | 100% | ||
| 投運溫德姆酒店。 | 旅游集團 | 100% | ||
| 17 | 加快東門如城建設 | 完成投資23億元以上,現代化新城顯雛形。加快甘棠路、橫琴路建設,建成如城大道、新民路,形成“三縱一橫”交通骨架。加快浙工院新昌學院、技師學院、城關中學如城校區、如城體育中心、核心商務區等標志性項目建設,完成如城運動公園主體建設,建成甘棠未來農場一期,提升東門如城的承載力和吸引力。 | 如城辦 | 80% |
| 建成新民未來社區一期。 | 建設局 | 90% | ||
| 18 | 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度 | 開展城市功能優化行動,實施照明提升等工程,完善城市慢行系統。開展城市單元潔化行動,攻堅生活垃圾治理,創建最清潔單元10個,新增“席地而坐”保潔示范區15萬平方米、越美小區10個、越美商業街5條。開展城市家具序化行動,加強廣告路牌、公交站亭等規范管理。 | 建設局 | 100% |
| 開展城市治理標化行動,推進工地管理、渣土運輸、停車秩序、店面招牌等十大專項治理,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 | 綜合執法局 | 95% | ||
| 19 | 建設精美集鎮 | 加快“夢游天姥·唐詩之路”“云上茶香·靈秀山水”縣域風貌區建設,啟動鏡嶺、沙溪精美集鎮建設,完成儒岙、沃洲精美集鎮建設,支持回山、小將、城南、東茗集鎮改造提升,加強集鎮精細化管理,爭創省級現代化美麗城鎮。 | 建設局 | 80% |
| 20 | 打造和美鄉村 | 實施新時代“千萬工程”提標行動,健全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突出產業共富、服務提質,分類推進未來鄉村建設,加快“東江十里·風起大明”“眉目東南·幸福沃家”和美鄉村示范帶建設,創成省級未來鄉村3個,和美鄉村覆蓋率40%以上,奪取神農鼎。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進共富生態搬遷,加快鄰里家園建設。 | 農業農村局 | 85% |
| 全面完成農村飲用水站點提升改造工程。 | 農林水集團 | 95% | ||
| 21 | 鞏固提升環境質量 | 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動,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三江”交接斷面水質均值保持Ⅱ類水標準,再奪大禹鼎。堅持系統治氣,協同開展臭氧污染、PM2.5治理攻堅行動,空氣質量優良率95%以上。打好凈土清廢攻堅戰,爭創四星級全域“無廢城市”。 | 生態環境局 | 85% |
| 推進全域幸福河湖創建。 | 水利水電局 | 100% | ||
| 22 | 加快綠色低碳發展 | 加強重點行業減污降碳和工業企業碳賬戶管理,加快低(零)碳試點鎮村建設。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深化GEP核算應用,探索碳匯、綠電等生態權益轉化路徑,創新EOD開發模式。實施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和保供穩價工程,加快拔茅110千伏輸電變工程等項目建設,新增光伏裝機容量7.5萬千瓦,建設公共充電樁500個以上。 | 發改局 | 97% |
| 23 | 推進鏡嶺水庫建設 | 完成前期審批,加快移民安置區塊政策處理,出臺移民安置政策,有序啟動移民動遷工作,配合做好主體工程動工建設。 | 縣府辦 | 90% |
| 24 | 構建全齡友好型社會 | 深化四級為老服務體系建設,推廣全域幸福助餐服務模式,發展銀發經濟,新增示范型老年助餐服務場所12個。 | 民政局 | 100% |
| 完善普惠多元托育服務體系,迭代智慧育嬰健康服務平臺,每千人口擁有嬰幼兒托位數4.6個,普惠托育占比90%以上。 | 衛健局 | 100% | ||
| 25 | 堅持就業優先導向 | 做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健全城鄉一體化就業服務體系,深化數字零工市場、共富工坊建設,豐富靈活就業模式,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開展職業技能培訓6500人次,招引外來產業工人60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 人社局 | 95% |
| 26 |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 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戶籍人口基本醫保、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99%以上,越惠保參保率70%以上。深化醫保重點領域改革,強化醫保基金監管。 | 醫保局 | 90% |
| 實施“天姥護薪”計劃,推進根治欠薪工作。 | 人社局 | 95% | ||
| 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創成省級雙擁模范縣。 | 退役軍人事務局 | 90% | ||
| 加快社會大救助體系建設,擦亮“善行天姥”慈善品牌。深化殯葬改革,優化“身后一件事”服務。 | 民政局 | 100% | ||
| 27 | 推進健康新昌建設 | 實現千人以上村醫療資源全覆蓋。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動公立醫院差異化發展,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創成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深化醫共體建設,縣域就診率90%以上,基層就診率67%以上。 | 衛健局 | 90% |
| 加快婦幼保健院項目建設。完成人民醫院遷建工程建設。 | 城控集團 | 80% | ||
| 加快第七人民醫院項目建設。 | 高創集團 | 75% | ||
| 28 | 發展文化體育事業 | 挖掘唐詩、佛教、茶道、宋韻、調腔、非遺等文化內涵,實施文藝精品攀登行動,提升里江北歷史文化街區影響力,加強文化陣地建設,新增城市書房2家、省級鄉村博物館3家,升級“全民文化大比拼”活動。 | 文化旅游局 | 85% |
| 發展賽事經濟,舉辦林丹杯羽毛球公開賽、天姥山越野賽等精品賽事。倡導全民健身,國民體質監測合格率94%以上。 | 教體局 | 90% | ||
| 建成足球中心。 | 公共服務集團 | 88% | ||
| 29 | 高質量辦好民生實事 | 按照民生實事“群眾提、大家定、政府辦”的理念,高質量辦好十方面民生實事,全力攻堅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 縣府辦 | 98% |
| 30 | 優化營商環境 | 推進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與促進民營經濟做優做強各項舉措一體融合,迭代“1+9”政策,完善五大增值服務,開展營商環境“微改革”攻堅,創設一批“一類事”服務場景,打造營商環境最優縣。健全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實施新生代企業家培育工程,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 | 發改局 | 90% |
| 縱深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全面實施“政府派單、綜合監管”模式,不斷擴大“綜合查一次”“監管一件事”集成度。 | 綜合執法局 | 98% | ||
| 30 | 優化營商環境 | 完成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 | 統計局 | 97% |
| 31 | 攻堅縮小收入差距 | 完善共同富裕政策體系,完成“縮小收入差距”試點建設。推進“擴中”“提低”,實施低收入群體“掛單奔中”行動,聚焦“幫困、幫帶、幫創”三類群體,通過“鎮鎮有基金、村村有工坊、家家有方案、人人有幫扶”,確保低收入群體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0%以上。做好東西部扶貧、山海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 | 發改局 | 85% |
| 加快低效林改造,種植名貴林2.2萬畝,強化后期管護。實施強村富民行動,鞏固村集體經濟增收成果,年經營性收入超80萬元以上村40%以上。 | 農業農村局 | 85% | ||
| 32 | 統籌城鄉一體化改革 | 搶抓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省級試點機遇,實施“十百千萬”行動,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加快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拓展城鄉一體化路徑,擦亮“鄉理鄉親”服務集市品牌,力爭公共服務同標同質。 | 發改局 | 80% |
| 33 | 做大做強國有企業 | 開展“降本增效”國有企業經營質量大提升行動,健全國有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完善薪酬激勵考評體系,盤活存量資產,加快國有企業實體化運作、多元化經營,國有資產規模增長10%以上,管理費用率下降2個百分點。 | 財政局(國資辦) | 80% |
| 34 | 拉高社會治理標線 |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141”基層治理體系,提高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水平。實施現代社區創建三年行動,加快和美社區建設。 | 司法局 | 92% |
| 開展“二星平安金鼎”創建行動,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筑牢網絡安全屏障,創新實施生態警務,依法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各類違法犯罪活動。 | 公安局 | 85% | ||
| 35 | 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 按照“兩全兩鐵兩最”要求,健全“1733”工作體系,壓實“1+8+12”安全生產責任,深化重點領域隱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加強應急消防基層治理體系建設,爭創安全發展鼎。 | 應急管理局 | 100% |
| 強化食品藥品全鏈條閉環監管,鞏固省食品安全示范縣創建成果。 | 市場監督管理局 | 100% | ||
| 36 | 堅持依法行政 | 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打造法治政府。加快全省縣鄉合法性審查質效提升改革試點建設,弘揚梁柏臺法治精神,加強府院、府檢聯動,推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實現行政訴訟收案數、敗訴率“雙下降”。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提升政務公開標準化水平。 | 司法局 | 95% |
| 高質量辦好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 | 縣府辦 | 90% | ||
| 分享到: | 【打印本頁】【關閉本頁】 |